私募基金是什么?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指一种针对少数投入者而私下(非公开)地募集资金并成立运作的投入基金,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或“地下基金”,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入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入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企业的企业型集合投入基金。
  


私募基金在国际上进展迅速,私募基金的紧要构成形式是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为谋取最大回报的投入者而设计的合伙制私募发行的投入工具。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Mutual Fund)区别,后者一般是公募发行,须公开投入组合并接受公开监管,对冲基金因其合伙私人投入性质,不受政府管制,但并不意味着其不受任何监督;一般而言,外部有债权人(贷款银行)的监督,内部有合伙投入人的监督。对冲基金进展至今全球超过4000种,总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虽数量与规模还比不上共同基金,但进展势头强劲,著名的如巴菲特掌管的基金、索罗斯量子基金和长期资本企业LTCM都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虽然前两年处境比较艰难,但2000年以来赢利水平有所回升。
  

私募基金在国际上得到快速进展,证明其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与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的优势不无关系。


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有以下特点:  
1、由于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的,因此其投入目标可能会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入要求。  

2、政府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相对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入方式更加灵活。  

3、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入组合,因此其投入更具隐蔽性,受市场追踪的可能性较小,投入收益可能会更高。  此外,私募基金内部治理结构也有较大特点。私募基金一般实行合伙人制,能有效降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危机。合伙制的私募基金是由有限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委托人)是真正的出资人,一般合伙人由投入专家组成,投入的紧要是人力资本及少量现金。收益分配上是有限合伙人也获得较大部分。而投入失败,一般合伙人的出资将首先受到损失。这就形成以下局面,一方面,丰厚的投入收益分配成为激励一般合伙人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对一般合伙人而言,首先承担损失的责任可约束其道德危机。这样委托代理危机大为降低。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优劣势,与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备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备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在美国,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基金等公募基金,一般通过公开媒体做广告来招徕客户,而按有关规范,私募基金则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宣传,其参加者紧要通过获得的所谓“投入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基金经营管理者的形式加入。  

其次,在募集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入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如在美国,对冲基金对参与者有非常严格的规范:若以个人名义参加,最近两年个人年收入至少在20万美元以上;若以家庭名义参加,家庭近两年的收入至少在30万美元以上;若以机构名义参加,其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而且对参与人数也有相应的限制。因此,私募基金具备针对性较强的投入目标,它更像为中产阶级投入者量身定做的投入服务产品。  

第三,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区别,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入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此外,私募基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金发起人、经营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经营管理企业,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国际目前通行的做法来看,基金经营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经营管理者拥有的股份将首先被用来支付参与者,因此,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经营管理人与基金是一个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与生俱来的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激励机制不够等弊端。  


正是因为有上述特点和优势,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展十分快速,并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入大师和国际金融“狙击手”。在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公开合法的私募证券投入基金,但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从事的集合证券投入业务却早已显山露水,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们已经具备私募基金应有的特点和性质。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  
(1)募集的对象区别。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入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入者,包含机构和个人。  

(2)募集的方式区别。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实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这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紧要的区别。  

(3)信息披露要求区别。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入目标、投入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备较强的保密性。  

(4)投入限制区别。公募基金在投入品种、投入比例、投入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入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5)业绩报酬区别。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经营管理费。而私募基金则收取业绩报酬,一般不收经营管理费。对公募基金来说,业绩仅仅是排名时的荣誉,而对私募基金来说,业绩则是报酬的基础。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除了一些基本的制度差别以外,在投入理念、机制、危机承担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私募基金的投入门槛,2014年7月11日,证监会正式公布《私募投入基金监督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合格投入者单独列为一章明确的规范。明确私募基金的投入者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根据新要求的“合格投入者”应该具备相应的危机识别能力以及危机承担能力。投入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投入者的个人净资产不能低于1000万元以及个人的金融资产不能低于300万元,还有就是个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于50万元。  因为考虑到企业年金、慈善基金、社保基金以及依法设立并且受到国务院金融监督经营管理机构监管的投入计划等机构投入者均都具备比较强的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承受能力。私募基金经营管理人以及从业人员对其所经营管理的私募基金的充分了解,因此也被认可为合格的投入者。

申请加入可在线提交联系方式与作品链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