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指基的小伙伴都知道,指数基金,是追踪某指数的基金,是一揽子股票的集合。既然是一篮子股票,便涉及到加权的问题。市面上的指数加权方式主要有市值、等权、股息率、波动率等几种加权方式,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加权方式以及特点。 一、市值加权 市值加权是按该股票市值在一篮子股票中的占比为加权方式,是最常见的加权方式,也是用的最多的加权方式,占据指数的绝大部分。它的特点是按市值分配,市值越大,权重更高,使整个组合的集中度提高。 对于指数基金的规模而言,市值加权方式的指基利于扩大规模。常见的市值加权指数有沪深300、300价值、深证红利、300医药等,为什么要专门提深证红利呢?因为在四个主要红利指数中,只有深证红利是采取市值加权的方式,其他都是采用股息率加权。这使得深证红利权重主要集中在头部几个公司上。 40只成分股中,美的和格力的占比就达到了近24%,非常集中。还有300医药,29只权重股中,恒瑞一家就占据了22.49%。 而对于集中与分散的争议也一直存在于投资中,支持集中的人认为: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强者会更强,因此集中投资头部公司有利于增厚投资收益。而分散的支持者认为权重过多地分配于一两家企业,风险太大。集中还是分散其实很难给出统一的答案,这因投资者的认知和风险偏好不同而不同。 有的市值加权指数为了避免某些个股的市值过大,会限制行业和个股的总体占比,例如:中金300规定按市值加权,单个股票权重不超过5%。 二、等权 等权的加权方式就是每只股票在组合中的权重是相等的。这种加权方式由于规模受制于最小市值的那只股票,因此,基金规模往往很难做大。这里稍微解释下:由于单个股票持仓上限规定以及小股票的流动性问题(如果这个小盘股市值太小,有可能在基金建仓的时候出现流动性不足,或是出现建仓价格被推高的现象)。 等权加权方式的指数在市场上属于小众品种,具有代表的主要有:地产等权,医药100,国信价值等。由于无论市值大小都给予同样的权重,此种加权方式总体会使整个组合偏向于小市值风格。 但,同时也要观察整个组合的市值分布,例如医药100,其选取的标的本身就是市值最大的100只医药股。 三、波动率和股息率加权 之所以将波动率加权和股息率加权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俩都属于策略加权。一般来说,红利类策略指数习惯采用股息率因子作为加权方式(深证红利除外),股息率高的个股在组合的占比高,反之亦反。 而波动率加权是低波类策略指数采用的加权方式,例如:300低波,500低波。一般采用波动率的倒数作为权重分配比例,即波动率越大,分配的权重越小。股息率和波动率这两个加权方式相当于在选股方式上做了个加强。 因为,红利类策略指数本身选取的就是高股息率股票,又通过股息率高低作为权重分配依据,加大高股息率在组合中的权重,因此,更加突出了红利因子在组合中的风险暴露。低波动因子道理类似。 此外,指数一般是半年或一年进行调仓一次,偶有按季度调仓,占比最大的是半年调仓一次。就换手率而言,由于市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市值加权的指数稳定性较高,而波动率指数和红利指数的换手率则较高,成分股调仓幅度较大
申请加入可在线提交联系方式与作品链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