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资产配置?

股债平衡策略:

第一种是股债平衡策略,这一策略最早由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提出,这一策略通过动态的调整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来达成我们的投资目标。其中,股类资产的高收益高风险;债类资产的风险较小,同样收益也较低。前者“进攻”,后者“防守”,形成组合后,可减弱最终组合的波动范围,减少投资者心理压力,让投资更舒服。

举个例子,假设某投资者有100万元可用于投资,其风险承受能力中等。根据股债平衡策略,该投资者应将50%的资金(即50万元)投资于股票,另外50%的资金(即50万元)投资于债券。  如果股票上涨导致股票资产的仓位超过50%时,则卖出多余的股票转入债券中;如果股票下跌导致股票持仓低于50%,则卖掉部分债券转投股票。  假设股票市场在一年内上涨了10%,那么股票部分的投资收益将为5万元,而债券部分收益5%为2.5万元,那么此时,投资者需要卖掉1.25万元的股票,并买入相应金额的债券,以保持股债平衡。

当然,1比1的比例仅是我们的假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调整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比如8:2或者6:4等。这种策略一定程度上强迫我们做高抛低吸,降低风险。

一般来说,股债平衡策略通常适用于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例如退休人士或长期储蓄者。它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同时在长期内获得更稳定的回报。此外,股债平衡策略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避免因市场波动而过度交易或盲目跟风。

美林“投资时钟” :第二种是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它是美国投行美林证券2004年在《The Investment Clock》报告中提出的资产配置理论。
它根据经济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将资产类别分为四个象限: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美林投资时钟认为,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会对不同的资产类别产生不同的影响,投资者可以根据美林投资时钟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以实现最佳的投资回报。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周期,它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复苏、过热、滞胀和衰退。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的资产类别表现会有所不同。

具体来看:  “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构成复苏阶段  此阶段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收益率上,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现金  “经济上行,通胀上行”构成过热阶段  在此阶段,通胀上升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价值相对较强,而商品则将明显走牛;收益率上,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  在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收益率上,现金>大宗商品/债券>股票  “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收益率上,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基于市场表现,投资者可以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资产类别的表现差异,实现最佳的投资回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林投资时钟也无法预测经济周期的具体时间和长度,因此投资者需要对经济周期的变化保持敏感,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全天候策略  第三种是“全天候策略”,这一策略最早由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等提出,该策略不依赖于经济周期和择时,以资产配置为主,以风险平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旨在帮助投资者在不同经济环境下都能获取稳定的回报。瑞·达利欧研究发现:经济的最重要指标是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速超预期或低于预期,或者通货膨胀超预期或低于预期的四种意外经济环境下,都会有对应的受益资产。这就引出了所谓四宫格的概念。全天候策略用“四宫格”代表了四种意外的经济环境,每种经济环境占有25%的风险权重。

这种策略不管在哪种市场环境下,表现可能都不至于太差。它的哲学思想是 “盈亏同源”,举例而言,即每承担1%的波动,所对应的回报合理的预期可能也是1%左右。即通过长期持有风险资产并获取对应的风险补偿。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全天候策略适用于各种市场环境,无论是经济周期的繁荣、衰退、萧条还是复苏,投资者都能从该策略中获得稳定的收益。我们也不需要费尽心力去研究择时,研究经济周期,只需要做好资产配置,就可以帮助投资者从市场上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劣势就是收益较低,特别是相较于其他宏观策略基金,在阿尔法收益上可能会在短期上落后。不过拉长周期来看,如何从市场上获取一个可靠且可持续的超额收益,也是目前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在探索的,这也是全天候策略的优势。

申请加入可在线提交联系方式与作品链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