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并不是一个均匀上涨的品种,特别是在A股,「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特征非常明显。 1、从亏损到盈利 我们举个例子。 2013-2014年,是A股上一轮熊市周期。 在2012年下半年,有部分品种已经进入到低估区域,市场整体估值也不贵。但这之后,A股还是出现了接近3年的熊市下跌。 到2014年的时候,很多指数基金品种的估值都已经到了历史最低估值,连茅台也只有10倍市盈率。 假如说一个投资者从2012年开始定投,坚持到2014年5月份A股最低点。这段时间里,A股从2000多点,下跌到1900点左右。对应投资者的账面收益,大概率是浮亏的。 不过,由于定投可以摊低成本,所以实际上如果采用的是定投的方式,浮亏比例也不会太大,大约会在百分之几左右。 这时就会有投资者想:定投了快3年的指数基金,结果还是浮亏百分之几,同期若是买点银行理财,3年下来也有百分之十几的收益呢,是不是错了? 所以在2014年的时候,A股的人气低迷到了极点。整个市场的成交量、指数基金的申购量,都是历史低位。 投资者是很现实的。3年都赚不到钱、却还能坚持定投的人,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然而,就在2014年下半年,事情出现了转机。A股在短期里开始迅速上涨。 从2014年10月份到2015年年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A股从2000点上涨到了5000点。这还只是上证指数的涨幅,上证指数本身是一个收益比较低的指数。 放在很多其他的优秀指数基金上,涨幅甚至在3倍以上。 此时,站在2015年牛市的时候,又没有人说指数基金的收益不好了。 此时再来计算一下,从2012年开始定投指数基金,年复合收益率能达到20-30%以上,非常的惊人。 这就是典型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2、投资者的耐心 但这个时候,又到了另一个极端:市场过于火热,指数基金很昂贵。 短期的大幅上涨很难长期维持。所以2015年之后,指数基金整体下跌,市场又开始持续低迷至今。 以沪深300和中证500为例来看看。 从2004年底以来,这两个指数基金的长期年复合收益率,大约是10%-12%左右。红利、价值、基本面、低波动等优秀策略型指数,消费、医药等优秀行业指数,过去历史上的平均收益能到12%-14%以上。 这是经历了两轮牛熊市至今的平均年复合收益率。 也就是说,上面这个收益是不考虑任何估值因素情况下,从始至终投资下来就可以拿到的收益。 如果我们在投资过程中,稍微控制下估值,不要在牛市高位进行投资,那么收益还会高一截的。 但是,要想拿到这个收益,却不容易。 从2004年到现在2019年的这15年时间里, 有7年是下跌的,有8年是上涨的。而连续两年都上涨的,只有两次:2006-2007年和2014-2015年牛市。最长下跌的年份,超过4年。 任意一个时间点买入A股指数基金,遇到2年都下跌,概率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在低估区域开始投资,也很有可能会面对长达2-3年的熊市低迷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坚持定投,不会有太大的浮亏,但也谈不上收益有多理想。想要达到牛市更好的收益,真的需要耐心。 耐心是投资者最好的美德。
申请加入可在线提交联系方式与作品链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你联系